写给辅导员:你能既爱辅导对象又和他们保持距离吗?

本章主题经文:腓利比书1:8

 

正如你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读到的一样,这个世界告诉你要与人保持距离。他们会说:“不要让别人依恋你,也不要让你自己依恋他人。”但这样的说法真的符合《圣经》吗?神真的希望我们是这样的吗?与他人没有任何情感的联结、毫无感情、并且毫无联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怜悯在哪里呢?彼此包容和彼此分担重担又在哪里呢?纯粹的爱呢?难道我们不应该爱我们的弟兄姊妹吗?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定会了解到,作为圣经辅导员,我们所做的,与世俗心理咨询所做的,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本应如此。他们的目标是避免痛苦,而我们的目标是去爱,并要分担别人正在经历的痛苦,而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我看来,成为一名牧师或圣经辅导员就像为人父母一样,除了作为父母的你以外,没人知道爱孩子是种什么感觉。同样的,除了作为牧师或辅导员的你以外,没有人知道牧师爱会众是种什么感觉。事实上,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圣经》中的一个人物身上学习。

我知道,在所有方面,耶稣都是我们完美的榜样,但出于一些原因,在这一章中,我想以使徒保罗为例,来展示一个爱会众的牧师该有的样子。

我们通常会把保罗视为一位传道者。我的意思是,他宣教布道的脚踪确实覆盖了全地,所以这么想当然是可以的。或者,我们也会把他想象成一个“无比聪明的人”。他在书信中的行文行云流水,像律师一样井井有条,这可能让我们觉得他思维严谨,聪明绝顶。另外,他在书信中的论述井然有序,所使用的词汇也异常严谨,所以把他看成一个“无比聪明的人”也是有道理的。

我们还可能认为保罗在各地传福音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这也是有道理的(参看林后11:23-28)。最后,我们还可能认为保罗是真理的使徒和真理的捍卫者。这些都没错。但我们是否能想到保罗也是一个无比爱信徒的牧者呢?我想让大家从这一章的内容中看到保罗的这一面,并希望我们都能效仿保罗的样式,爱神的百姓。

充满了爱的保罗的故事

我想藉着圣经经文的本身来展示保罗不同的一面。如果你愿意花些时间来翻阅他在圣经中所写的每一卷书,那么你就会发现他对神儿女的爱会通过以下这八个方面表现出来: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他在谈到他的门徒时会使用“家庭术语”;他对他们充满了情感;他为他们祷告;为他们劳苦作工;为他们忍受苦难;为他们的成长而喜乐;他也会教导他们真理。我会很快地分别讨论这几点,但我也建议你可以花些时间来自主学习。

首先,我们可以从保罗“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件事上看到他对信徒的爱。在使徒行传20:24那里,保罗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在腓立比书2:3-4那里,他又说:“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换句话说,保罗是在说,我并不重要,你们才重要。在罗马书12:3那里,他还写道:“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显然,我们都倾向于“过高”或“过多”地看重自己。

如果保罗把自己的生命价值、自我形象和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福音又如何广传呢?他几乎不在乎自己的痛苦或受伤,而是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对神百姓的服侍中。

其次,我们可以从“儿子”、“母亲”、“兄弟”、“孩子”等家庭用语中看到保罗对信徒的爱。在哥林多前书4:17中,他公开称提摩太是他的“儿子”。他也称加拉太教会是他的“小子”,也就是“孩子”(加拉太书4:19)。在被称为教牧书信的所有三封书信中,他再次称提摩太和提多为他的“儿子”(提摩太前书1:18,提摩太后书1:2,提多书1:4)。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7-8中,他说自己如同母亲乳养孩子一样,乳养了那里信徒。他这是在说,他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情感,他们也成了他非常亲爱的人。那么,你知道你的牧师对你也有这种感情吗?

你是否会把你的辅导对象当作是你自己的孩子,或者,你是否会把你自己当作是辅导对象的父亲或母亲呢?他们对你来说足够亲切吗?对于保罗来说,他的会众就是他的家人。那么,对你来说也是这样的吗?对你来说,他们是像你的家人呢?还是你会听从世俗心理咨询的指示,总是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希望不要受害呢?

第三,我们可以从保罗对信徒饱满的情感中看到他对他们的爱。在腓立比书1:8中,他说他“切切地”想念他们众人。在写给提摩太的信中,保罗说他“指望快到你那里去”(提摩太前书3:14)。他还在腓立比书1:8那里说:“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地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他对帖撒罗尼迦教会也满怀深情。对腓利门,他说他是他“心上的人”(腓利门书12)。大家能想象得到吗?真理的捍卫者保罗,居然是一个如此温柔且深情的人。

那么,这是否也是你对会众所怀的心呢?你渴望见到他们吗?你对他们有这种情感的连接吗?你觉得自己像他们的“父母”吗?坦白来说,在我39岁刚开始为其他成年人提供辅导时,我并没有这种感觉。也许我那时还没有“老到”有这种感觉的程度,但我现在已经62岁了,确实会有这种感觉。毫无疑问,我的辅导对象都是我的孩子。我对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情感,也常常在他们身上感到作为父母的责任。这项事工一点也不轻松。

第四,我们可以从保罗为他们献上的祷告中看到他对他们的爱。保罗写道,他在祷告时不断地为他们献上感恩(以弗所书1:15-16;帖撒罗尼迦前1:11);他会为他们的缘故在父面前屈膝(以弗所书3:14);为他们的成长祷告(歌罗西书1:3,9);为神能安慰和坚固他们的心祷告(帖撒罗尼迦后书2:16-17);为他们日夜都能经历喜乐而祷告(提摩太后书1:3-4)。作为一名圣经辅导员或牧师,其实也是一名“祷告勇士”,因此,在父神面前,要多多为他们的缘故屈膝。

我不相信一个人既可以像保罗一样为所爱的信徒向神祷告,同时又能与他们保持距离。藉着祷告,保罗将他所爱的信徒小心翼翼地编织进了自己的灵魂里。在我看来,他似乎对这些人形成了一种非常坚固的联结。你觉得是不是这样的呢?

第五,我们可以从保罗的事工劳苦中看到他对信徒的爱。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知疲倦地,为神的百姓劳苦作工的人,他经常使用的“劳苦”一词在希腊文中正有“痛苦”的意思(加拉太书4:19;歌罗西书1:28-29)。除了“劳苦”外,他还使用了“努力”(歌罗西书1:28-29;提摩太前书4:10),以及“侍奉”(提摩太后书1: 3-4)这样的词。那么,你是否会为了你所服侍的信徒如此努力地作工呢?

第六,我们可以从保罗所经受的苦难中看到他对信徒的爱。在你认识的人中,有谁为你挨过四十鞭?但请看一下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23-29那里罗列的“苦难清单”。他说:“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他不仅甘愿为信徒受苦,还呼吁我们与他一起同受苦难(提摩太后书1:8;提摩太后书2:3)。这与世俗心理咨询对我们所说的话“略有不同”,不是吗?换言之,神呼召我们不仅不要逃避苦难,而且还要拥抱苦难,甚至可以说,要欢欢喜喜地加入苦难中来。与其逃避苦难,保罗呼召我们与他,并与其他人一起忍受苦难(提摩太后书2:10)。

第七,保罗将自己的喜乐与信徒灵命的成长联系在了一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对信徒的爱。在写给他所爱的腓立比教会的信中,他表示,如果教会中的信徒不合一,那么他的喜乐就是不完整的,不“满足”的(腓立比书2:1-2)。后来他又写道,信徒就是他的喜乐和冠冕(腓立比书4:1),最后,他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3-4那里称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是他的骄傲(帖撒罗尼迦后书1:3-4)。

是的,保罗的喜乐与他所服侍和所爱之人的喜乐,息息相关。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信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基督的宝血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愿意在需要的时候奉献自己。当信徒喜乐的时候,我们会更快乐。当他们不喜乐时,我们也不会那么喜乐。我曾听人这么说过,父母的快乐程度往往取决于那个平时最不快乐的孩子,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对于牧师来说,其实也是这样的。

现在,请不要“超级属灵”,引用雅各书1: 2-4的经文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我当然也知道这节经文。这节经文这么写也是有原因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艰难的,当别人的生活非常艰难时,他们的艰难也会变成你的艰难。事情就是这样,但既然这对保罗来说是足够好的,那么对我来说,也一定是足够好的,我希望对你来说也能如此。

最后,我们可以从他的教导中看到他有多么爱神的百姓。他说他的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摩太前书1:5)。他真挚地爱神的子民。对保罗来说,他们不是需要被解决或被修复的项目或问题,而是需要被爱的人。

对你的事工有何帮助?

所以,这就是保罗的生命。他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对于这一点,谁还有什么疑问吗?事实上,我非常喜欢约翰·派博对保罗的评价:“尽管他的思想复杂而深刻,但他的平衡和人性却通过他情感的深度、温柔和强烈而闪耀着,就像他所有的不完美一样,他也毫不犹豫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情感。”

作为圣经辅导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罗为他的会众所做的事情。我们完全不需要恪守世俗心理咨询所推崇的“保持距离”的观念。直接拒绝即可,相反的,要用圣经中耶稣和保罗爱人的方式去爱你身边的人。

你怎么可能既爱人,又保持距离呢?不可能。因此,不要保持距离。勇敢地 走进他们的生命中,像彼得所教导的那样(彼前1:22),深深地,火热地爱他们。与他们建立联系,和他们一起经受苦痛,或者,为他们的缘故经受苦痛。建立起情感的纽带。让我再说一遍,与你所服侍的信徒建立联系。

现在,我要带着极大的信心和敬畏来说以下这番话:当你像保罗一样,爱你身边的信徒时,你会受伤的。我曾经就被伤过几次,以后也一定会再次受伤。这并不好玩,会很受伤,而且还会再次受伤,但我的目标并不是避免受伤,我的目标是爱人,而我确信,这就是耶稣教导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吗(马太福音22:37-39)?耶稣教导我们的,不就是爱神和爱人吗?

听着,如果你的目标是在不受伤的情况下帮助别人,那就算了。别折腾了。从他们走进你辅导室的那天起,你就要为他们受伤,有时,你甚至会被他们所伤。这就像养育孩子一样,不是吗?

在我们的孩子刚出生时,没人告诉我们这会有多么困难。我们那时还以为养育孩子的过程会充满乐趣和各式各样的游戏。当然了,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的。然而,很多时候并非如此。那么,当我们了解了为人父母的艰辛后,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一切能够重来,那我们将永远都不会要孩子?当然不是!我们仍然会要孩子的,因为这是神呼召我们做的事。对于圣经辅导事工而言,背后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神呼召我们以这种方式去爱人。我不希望大家一开始就期望着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在好莱坞的一部电影中扮演了著名的阿甘,他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口味。”说得很对,不是吗?同样的,在辅导事工中,你也永远都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体验。

通常在圣诞节前后,我们教会的一名信徒会带来一大盒的西斯糖果(See’s Candies)。我最喜欢里面的Scotchmallows(由黑巧克力、棉花糖和焦糖组成)。通常这一款糖果很快就消失了,不过通常都是被我拿走的。不过没几天,盒子里所有的糖果都没了,只剩下一个名叫“香草坚果焦糖”的糖果。每年都是这样的,所有人都会先把味道好的吃掉,然后把坏的留下。

辅导事工有时也是这样的,所有的辅导员都希望自己的辅导对象像苏格兰棉花糖一样招人喜欢,而不是香草坚果焦糖。当然了,有些辅导对象比其他辅导对象更有趣,你也可能更喜欢一些辅导对象。当辅导结束时,有些人会在你的嘴里留下“好味道”,有些则会留下一些“不那么好的味道”。我只能说,幸好耶稣和保罗并没有挑选他们最爱的门徒,因为我怀疑我会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么,你会是哪一种糖果呢?苏格兰棉花糖还是香草坚果焦糖?

弟兄姊妹们,神呼召我们去爱每一个向我们寻求帮助的人。爱他们,就近他们,与他们一起受伤,为他们受伤,并宁愿被他们伤害。你会胜过这一切的。但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被他们伤害,那么请在教会里找些别的事工去做。教会里还有很多其他让你发光发热的地方。

我不确定这一章的内容是否完全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全部意思,但至少我希望大家能够窥见牧师的内心世界。牧师会爱自己的会众,就像爱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你曾接受过辅导,那么理想的情况下,这也是你的辅导员爱你的方式。要为此感谢他们,赞美神,然后再将这份爱传递给其他需要的人。

本书由CFM机构经作者联络出版社获得翻译许可并授权刊登。受版权保护。仅供个人使用,不要置于其他网络、公众号或制作有声书。

Picture of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史蒂夫·马霍尔特(Steve Mawhorter)自1984年以来在北溪教会服事。他曾担任弟兄事工的负责人,圣经辅导的牧师,自2007年起,他一直致力帮助和辅导单身人士和已婚人士的事工。在他服事期间,他与在北加州地区的100多家教会建立联系,同时并推进了圣经辅导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