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第十四章 常常感恩
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8)
感恩
本章篇首经文引述了保罗的话,“凡事谢恩”。无论我们的光景是好是差,无论在顺境或在逆境,都要感恩。在所有的境况下,无论这些境况是否符合我们的心意,我们都要感恩。
感恩并非一种自然美德,而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是神所赐予的。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感恩。在顺境中他会喜悦,在逆境中他会抱怨;但无论如何,他不会感恩。如果他能看见生活超越了单纯的机遇,他在成功时会庆贺自己,在失败时会指责他人,但他永远看不见神的手在他生活中的作为。
保罗在圣经中给自然人下了一个一针见血的断语:“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罗1:21)
感恩是承认自己依赖于神。通过感恩,我们承认神在物质领域“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17:25)而在属灵领域,神叫我们这些原本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在基督耶稣里活了过来。
我们的本体与一切所有都源于神丰富的恩典。“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应凡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谢恩。路加福音讲述了十个麻疯病人被基督所医治的故事(路17:11-19)。
十个人都呼求神的医治,十个人都确实经历了神医治的大能。但只有一个人回来感谢耶稣。我们常常很像那九个人,急于寻求神的帮助,却常常忘记感谢祂。
事实上,我们的问题远不只是单纯的健忘。由于我们的罪性,我们充满了忘恩负义的灵。我们需要养育一个新的、感恩的灵,即在我们得救时圣灵种植于我们里面的灵。
现在,我们都能看见十个麻疯病人这个故事中的逻辑:他们全都应该回来感谢耶稣。
我们也承认自己许多时候正像那九个忘恩负义的人一样。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神学没有异议,但在应用上却常常失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欣然愿意接受保罗凡事谢恩的训令。
问题是,在遇到坏事时,我们就难以接受保罗凡事谢恩这一训令。假设一个人从一种可怕的疾病中得到了医治,而另一人则恰恰相反。
保罗的神学是,作为信徒,这两个人都应感谢神。
在艰难境况中能够感恩,其基础乃是本书中所讨论的神的属性:祂的主权、智慧和爱。
祂的这些属性能够帮我们承受生活中一切不期而遇的事和突然的变化。
简言之,感恩的基础是坚信神在一切境况中、为我们的益处而作工;是愿意接受这一基于神话语的真理,纵然不知道神如何为我们的益处而作工。
如果我们明白“万事”一词的字面意思乃是“凡事”,就可以看出罗马书8:28的应许和帖撒罗尼迦前书5:18中的命令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希腊文中(中文也一样),这两个词在形式与意义上都非常接近。因为知道神让万事互相效力,叫我们得益处,所以我们应当凡事谢恩。➀
要想从罗马书8:28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安慰和鼓励(即凡事谢恩),我们必须认识到神是以积极行动、而非消极对付的方式作工。
换言之,神不是对我们生活中的某一患难作出消极回应,并让这一不好的境况得到最佳利用。
在启动某一患难、或允许其发生之前,祂已确切地知道如何使之让我们得益处。在允许约瑟被哥哥们卖为奴隶之前,神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约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对哥哥们说,“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创45:8,50:20)
因此,保罗命令我们“凡事感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为你们所定的旨意”。
在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第一封书信中,保罗谈到神的旨意。帖前4:3中说,“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
在此节经文中我们看到道德的重要性。神命令我们要圣洁,包括在性方面要圣洁。在5:18中对感恩的重要性有同等强烈的强调。
正如“远避淫行”一样,“凡事谢恩”也是神道德旨意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并不是说不感恩和沉溺淫行在神眼中是同等邪恶的,而是说,凡事谢恩是神所赐道德旨意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一个寻求讨神喜悦、荣耀祂名的人,这不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个人选择。
凡事(无论好事、坏事)谢恩,是我们对神值得信赖这一属性的一个回应。
我们若相信他使万事互相效力,为使我们得益处,我们就应当凡事感恩——不是因邪恶的事本身而感恩,而是因神凭自己的主权和爱从中带给我们益处而感恩。
敬拜
谦卑
饶恕
患难常常因他人的行为临到我们。有时那些行为是故意伤害。有时可能是由于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尽管不是故意针对我们的,但我们还是受到了严重伤害。
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造成我们患难的人呢?答案当然应该是爱和饶恕。
但我们的自然倾向是怪罪造成伤害者、心存愤恨,甚至想要报复。我发现有两个真理可以帮我饶恕他人。
第一,我自己也是罪人,因神的恩典、藉祂儿子的宝血得到了赦免。我也伤害过他人,也许多数情况下并非故意、而是因漠不关心或自私的行为无意地伤害了他人。
传道书7:21-22说,“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这段经文在许多情形下可具体应用,也含有一个可以延伸用于饶恕的原则。
让我们这样重述一下这段经文的思想:“不要憎恨那些给你生活带来患难的人,因为你心里知道,你有时也给他人生活带来患难。”
神告诉我们要彼此饶恕,正如祂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一样(弗4:32)。当我伤害了他人时,若想得到神的饶恕,我必须愿意饶恕那些将痛苦带到我生活中的人。
第二,我努力越过这个造成伤害的人,而去仰望神:是神让这患难临到我。“除非主命定,谁能说成就成呢?”(哀3:37)
神若命定允许这一试炼临到我的生活,这是因为神凭祂无限的智慧确定这试炼对我有益。
尽管这患难由人所致,但神藉着这患难在我生活中作工。抵挡内心对伤害者的苦毒与憎恨是谦卑俯伏于神大能手下的一个表现。
尽管那人的行为本身是邪恶的,但神利用那些行为使我得益处。
祈求解救的祷告
谦卑地接受神的旨意、饶恕他人并不是说我们不应祷告求神将我们从患难中解救出来。圣经教导我们要这样祷告。
例如,诗篇中有多篇包含了非常火热的祷告,诗人求神从各样困境中解救他们。
最重要的榜样是主耶稣自己,祂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只要苦难的最终结果还未确定(例如,身患疾病,或有一个灵性背逆的孩子),我们就应当持续祷告,求神改变这一境况。
但我们祷告时要有耶稣那样的心志: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们当然不能强迫神改变我们的境况。
我们也应当祷告神将我们从撒旦的攻击下解救出来。我们已经看到,撒旦的攻击与他人的伤害或自然灾害事件一样,都在神的主权掌控之下。
没有神的允许,撒旦不能攻击我们;撒旦也无法超越神所设定的界限来攻击我们(伯1:12,2:6;路22:31)。身处具体境况中我们无法知道神为何允许撒旦攻击我们。
但有些时候,其原因是神让我们参与一场属灵争战——神要我们“抵挡魔鬼”(雅4:7)。
我们应祷告求神解救;也应学习倚靠耶稣基督的能力抵挡撒旦的攻击。但我们应当常以谦卑的态度祷告,接受苦难中属于神旨意的那部分。
神的旨意有时是将我们从患难中解救出来;有时则是提供恩典去接受患难。倚靠神的恩典接受患难与信靠祂将我们从患难中解脱出来同样是信心的作为。
寻求神的荣耀
在我们对患难进行回应时,应当寻求神的荣耀。这应该是超越一切的最高目标。
使徒保罗在坐监罗马期间的生活是对这一原则的生动写照。他不仅身受捆锁,而且因那些所谓的福音同工们存不纯的动机传道,给他增加了额外的苦楚(腓1:14-17)。
保罗如何回应呢?他说,“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
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1:18)换言之,保罗的意思是,“无论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或我如何受到这些事的影响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福音的事工怎么样了。”
大多数基督徒的灵命可能都还没有达到这种成熟度。我们的心还不像保罗那样无私;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对我们仍然是重要的。
但保罗那样的成熟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若努力寻求机会在这方面成长,是能找到这些机会的。
设想你在自己教会或宣教组织中居于某一职位,负有某一特定职责。某天来了一个比你更有恩赐的人,而你被(也许不是很有礼貌地)要求让位于他,你要怎么办呢?你要如何回应呢?
这是一个让你成长的机会,你可以学习只关心神的荣耀。如果你在这事上对神作出回应,谦卑地服在神大能的手下,你会经历神的恩典,使你可以首先(如果不是唯独)关心祂的荣耀。
你会越来越像耶稣的样式,祂舍弃了自己的荣耀,为你而死。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看到神的手在这件事上做工,知道这位所行的一切都尽美尽佳的神,是只会为你的益处着想的。
让我们再最后一次引用亚力山大·卡森的一段话。这段话不仅能帮我们以正确的观点看待上述那个典型例子,而且也能使前面学到的真理融会贯通:
你能信靠神吗?
我们看到神是值得信赖的,祂对宇宙中的每一件事都有绝对主权,并凭祂无限的智慧和慈爱为我们的益处行使那主权。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已经回答了本书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即:你能够信靠神。祂永不会令你失望,也不会丢弃你。
但假设我们换一种方式问这个问题呢?你能够信靠神吗?你与神之间有没有一个健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你能够筑建值得信赖的营垒,用以抵挡患难的攻击?
你无法离开具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孤立地倚靠神。要想让自己在患难中倚靠神的能力不断长进,首先你必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每天与神建立个人关系。
唯有当你与神亲密相识、并寻求完全顺服祂时,你才能与神建立一种信靠的关系。
在这种与神相交生活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加上所有本书中所叙述的有关神的真理,即关于祂的主权、智慧和爱的真理。
在我们生活中,无论遇到微小的试验还是巨大的灾难,我们都必须紧紧抓住这些伟大的真理。如果我们倚靠圣灵的能力这样做,就一定能够越来越自信地说,“我能够信靠神。”
附注:
1. 钦定本中“万事互相效力”的“万事”是“效力”的主语(和合本亦然);新国际版则作“上帝在万事上都和他们同工”,即主语是“上帝”(吕振中译本亦然)。对于这两种译法哪种更正确,解经家存在不同意见。无论如何,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万事互相效力,那是因为神使这些事都互相效力。新美国标准版则干脆将这句话译为:“神使万事都互相效力。”
2. Carson, The History of Providence, pages 168-169
- 版权说明:
本书获翻译者授权刊登,译自“Trusting God, Even When Life Hurts”。受版权保护。
作者简介
杰瑞• 毕哲思(Jerry Bridges)是导航会(Navigator)宣教组的成员,主要致力圣经教导工作。他在得克萨斯州泰勒市长大,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大学(Oklahoma University)。他在美国海军作军官时与导航会取得联系;其后不久,杰瑞蒙神呼召,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于宣教工作。自1955年起,他一直在导航会服侍。杰瑞的其它著作还有《追求圣洁》、《操练敬虔》、《改变生命的恩典》、《慈爱的管教》,每本书都配备学习大纲。杰瑞和他的妻子简(Jane)现住在美国的科罗拉多泉市(Colorado Sp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