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第十三章 选择信靠祂
此前一段时日里,她一直在读诗篇42:11:“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那天在翻开诗篇42:11时,她说,“主啊,我选择不去忧闷,不再烦躁,我选择将我的盼望放在你里面。”
后来她向我们回忆这事时说,当时她的情绪并没有立刻改变,但过了一阵子后还是变了。当她坚定地选择信靠神时,她的心就平静了下来。
大卫在自己沮丧的日子里也选择信靠神。诗篇56:3-4,即本章的篇首经文,大卫承认他惧怕。
大卫没有自负、傲慢。尽管他是大有才能和勇气的勇士,大卫也有惧怕的时候。
诗篇56篇的标题提示了大卫写作的原因:“非利士人在迦特拿住大卫。”圣经里在描述那段经历时说他“甚惧怕迦特王亚吉”(撒上21:12)。
大卫虽然惧怕,却仍然对神说,“我倚靠神,必不惧怕”。我们在诗篇中不断地看见诗人倚靠神的决心——即无论境况如何都选择倚靠神。
大卫在诗篇23:4中“不怕遭害”的宣告,意思是说“在面临凶恶时我要倚靠神”。在诗篇16:8中他说,“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
把神摆在我面前的意思是认识到祂的同在和祂随时的帮助,但这也是我们必须主动选择去做的。
神常与我们同在。祂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13:5)。神与我们同在,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祂的同在;我们必须把祂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选择是否相信祂关于随时保守和眷顾我们的应许。
玛格丽特·克拉克森在谈到接受生活中的患难时说,“我们必须运用个人意志使自己接受患难;我们决定相信神的绝对良善、旨意和主权。无论发生什么、或我们感受如何,我们拒绝逃避。”➀
有好几年的时间,在我追求无论何时都信靠神的旅程中(当然我离这旅程的终点仍很遥远),我曾是自己情感的奴隶。
我错误地认为,除非我感到可以信靠神(而在患难中,我几乎从没有感到过可以信靠神),否则就不要信靠祂。
我现在正在学习,倚靠神是从意志开始的,而不是根据我的感觉。我选择倚靠神,我的情感最终会顺从。
说到信靠神首先是意志的选择,我必须加以说明:在意志选择之前,先要有知识。我们必须知道神是全权、智慧和慈爱的(在前面章节中我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这些术语的含义)。
在了解了这些真理后,我们必须选择是相信神向我们启示的有关祂自己的真理,还是相信自己的情感。我们若要做到信靠神,就必须选择相信祂的真理。我们必须对神说,“我要信靠祢,无论自己的感觉如何。”
愿意相信
必须承认,在患难中信靠神是件困难的事。前面我提到选择信靠神,并不是说这就像选择要不要去商店那样简单;甚至这比作出某些牺牲还要困难。
信靠神是一种信心,而信心是圣灵所结的果实(加5:22)。唯有圣灵能使神的话活在我们心中,并产生信心。但我们可以选择仰望祂来做成此事;与此相反的选择就是被我们的忧虑、愤恨、悲伤等情绪所控制。
“奇异恩典”那首诗歌的作者约翰·牛顿眼看着自己的妻子在数月时间里缓慢、痛苦地死于癌症。回首那些日子,约翰·牛顿说:
大约在我妻子死前的两三个月,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忍受心灵里的痛苦煎熬,心中在嘈杂混乱中祷告着。忽然,一个念头异常有力地临到我:“神的应许一定是真实的。我若愿意得到帮助,主必帮助我!”我突然意识到,由于情感的过分关注,我们常常被引导……去放纵那无益的悲伤。而为了心灵平安,我们有责任竭尽全力地抑制这种悲伤。于是我立刻开声祷告说:“主啊,我实在是无所倚靠,但我在心中毫无保留地愿意祢来帮助我。”➁
约翰·牛顿果然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帮助。在此后几个月中,他照常执行作为一名圣公会牧师的日常职责,并能说出这样的话:“在整个痛苦试验过程中,我像素常一样完成了所有预先安排和临时的事奉。不明就里者从我的表情或言语中很难发现我正身处患难之中。在长久的苦难过程中,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次讲道。在她离去那日我还讲了道……在她已经离去、安息在床榻上的那一天,我讲了三次道……在她追思仪式上讲道的也是我。”➂
约翰·牛顿是如何得到帮助的?首先他选择接受帮助。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竭尽全力”抑制过度忧伤和分心。他意识到,让自己沉迷于自怜之中是一种罪。
于是他转向神,不是求神帮助,而仅仅表示愿意接受帮助。他说:“我并没有被一种可明显感知的安慰所支撑,而是在心里想起神话语中一些伟大、重要的真理。”➃
圣灵使他所需要的圣经真理活现在他面前,从而帮助了他。他选择信靠神,以一种倚靠的态度转向神,这让他能够想起圣经中那些伟大真理。
选择、祷告、神的话语,这些是帮助他信靠神的关键因素。
大卫在诗篇56:4中说,“我倚靠神,必不惧怕”,又在诗篇34:4中说,“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恐惧。”“必不惧怕”和求神“救我脱离一切恐惧”没有矛盾。
大卫认识到自己有责任选择倚靠神,但同时他必须靠主的能力才能做到倚靠神。
在教导个人圣洁时,我总是强调,我们有责任顺服神的旨意,但必须依赖圣灵的能力才能做到顺服。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信靠神这件事。我们有责任在患难中倚靠神,但必须依赖圣灵的能力才能做到。
我想再次强调,倚靠神并不是说我们不会经历痛苦,而是指我们相信神在痛苦境况中作工,为使我们得到最终的益处;
是指我们要回归圣经,研读有关神的主权、智慧和良善的经文,并求神使用这些经文给我们的心带来平安与安慰;
最重要的,是指我们不要允许不信及对神的怨气占据我们的心而得罪神。这常常意味着我们可能必须对神说,“神啊,我不理解,但我信靠祢。”
神是可靠的
当然,我们之所以要信靠神,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因为神绝对可靠。那就是为什么本书用了12章来阐述神的主权、智慧和爱。若想信靠神,我们必须坚实地扎根于那些圣经真理中。
我们也必须抓住圣经中有关神会随时眷顾我们的那些伟大应许。例如,我们应将希伯来书13:5中的应许牢记在心:“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清教徒传道人托马斯·莱指出,这节经文的希腊文原文中有五个否定词,可以译为:“我不,绝不会撇下你;也不,不会,绝不丢弃你。”
神五次向我们强调祂不会丢弃我们,祂要我们牢牢地抓住这一真理。无论境况如何,我们必须相信祂的应许,即祂没有丢弃我们,也没有将我们弃于环境中由其任意摆布。
我们有时可能会感到神不再与我们同在、不再帮助我们,但事实上神不会离开我们、总会帮助我们的。约伯在痛苦中找不到神。他说:
在先前章节中,我们已讨论了约伯在信靠神过程中的心灵挣扎。像我们一样,约伯显然在信靠神与怀疑神之间摇摆过。
在此我们看见信靠神的一个有力例证。约伯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神。神完全将祂同在的那种安慰感从约伯那里挪去了。
但是,尽管约伯看不见神,他仍然相信神在看顾他,并带领他经历试炼成为精金。
你我有时也会有像约伯那样的经历。尽管在患难的种类、强度上可能与约伯不同,但与约伯一样,无论在何处似乎都找不到神。
神似乎在我们面前隐匿了。甚至先知以赛亚在一次境遇中也说,“救主以色列的神啊,你实在是自隐的神”(赛45:15)。
我们应从约伯和以赛亚那里学习一个功课:在我们受痛苦时,好像寻不见神,但我们不要过分惊讶或沮丧。在这些时刻,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神明白无误的应许:“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使徒保罗说,神是“无谎言的”(多1:2)。这就是那位曾应许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的神。
祂也许会隐藏祂与我们同在的感觉,但祂决不会允许患难将我们从祂面前隐藏。祂也许会允许我们经历水火,但在这些经历中祂必与我们同在(赛43:2)。
因为神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彼得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多数人对这节经文都很熟悉,甚至可以说太熟悉。
有些经文,比如这节经文,因为太熟悉了,以致我们觉得太简单了,常常视而不见。正如“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在小学一年级就知道了。但它却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真理。
若没有这一真理就不会有几何、微积分及其他高等形式的数学。
让我们回到彼得前书5:7来仔细研读一下。神顾念你!祂不仅不会撇下你(这是从消极方面来看),而且顾念你!
祂不只是和你同在,祂顾念你。祂的顾念是经常的——而非偶尔或时有时无的。祂的顾念是面面俱到的——甚至连你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
祂的顾念是有主权性的——祂若不允许,任何事都不会临到你。祂的顾念是基于无限智慧和良善之上的,因此,用约翰·牛顿的话来说,“如果我有可能改变祂计划的任何一部分,只会把它弄糟。”➅
我们必须学习把忧虑卸给神。约翰·布郎(John Brown)博士在注释此节经文时说,“这里用‘卸’这一比喻性的表述,而非‘放’,似乎在表达一个理念,即采取这一行动的人需要付出努力;而经验也告诉我们,卸下忧虑这一重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➆
这就又回到“选择”这个题目上。我们必须倚靠圣灵、以自己的意志这样祷告说:“主啊,我选择把这忧虑卸给你,但凭自己我做不到。我将信靠祢,倚靠圣灵的帮助,当我把忧虑卸给祢以后,不再把它又拿回来自己承担。”
倚靠并不是一种被动思维,而是我们灵魂的一次积极行动: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神的应许,哪怕灾难似乎要将我们吞噬。
几年前,有一次在几天内我接二连三地遇到一系列艰难。尽管不是什么大灾难,但它们助益使我陷入极大的沮丧。
此时,诗篇10:15开始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我开始求神搭救我,但似乎我越呼求,艰难也越多。
我开始怀疑神的应许是否真实。终于有一天我对神说,“我坚信祢的话。我相信祢会按祢的时间表、以祢的方式搭救我。”
艰难并未停止,但神的平安却平静了我的恐惧和忧虑。然后,时间到了,神确实将我从那些麻烦中搭救出来,并且祂让我明确看到那是祂的作为。
神的应许是真实、不会落空的,因神不会撒谎。但要得到神所赐予的平安,我们必须相信神的应许。我们必须把忧虑卸给神。
信靠上的误区
患难时固然难以信靠神,但还有更难信靠祂的时候,即环境优越时。用大卫的话来说,就是当“用绳量给我的地界落在佳美之处”时(诗16:6)。
处在暂时的福乐和繁荣中,我们往往开始倚靠那些福乐;更糟糕的是,我们开始倚靠自己,以为自己是那些福乐的源头。
在繁荣和有利的环境中,我们应承认神是所有福乐的源头,以此来表明我们倚靠祂。
我们前面论到,神任以色列人在旷野中饥饿,然后从天上赐下吗哪来喂养他们,为要让他们明白“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
但如果厨柜和冰箱里塞满了明天的食物,我们又如何呢?与以色列民一样,我们仍然需要倚靠神。
对以色列人,神每日从天上赐下吗哪;而对我们,祂定期给我们支票,并且在超市里预备大量食物让我们去购买。
当年祂藉神迹为以色列民提供食物;今天祂藉一系列长期而复杂的自然事件来为我们提供食物,而只有通过信心的眼睛才能看见祂的所作所为。
但无论如何,我们拥有的这一切仍然是神的供应,如同当年从天上降下来的吗哪一样。
多少时候,我们饭前的感恩已经成为一件毫无真实情感的例行公事?多少时候,我们不再感谢神的供应,不再为每日的祝福,如所穿的衣服、所住的房子、所开的车、所享有的健康而感谢神?
我们对神赐给我们福乐的真诚感谢程度是我们对祂倚靠程度的测量仪。
我们在厨柜满满时的感恩与在厨柜空空时的恳求应该同样诚恳、殷勤。这应该是在繁荣和蒙受赐福时我们对神表达倚靠的方式。
所罗门说,“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传7:14)
神赐好时光、也赐坏时光。患难时,我们常常怀疑神是否真如慈父一样顾念我们,但在繁荣时,我们则常常忘记神的顾念。
要学会信靠神,我们必须承认一切时刻都依赖祂,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坏的时候。
应该警惕的另一个误区是,常常我们对神用来赐福工具的相信超过了对神自己的信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神会藉人为的方式来供应我们,而不是直接供应我们。
祂藉我们的职业供应我们经济上的需要;在我们生病时藉医护人员来治疗我们。但这些人类的工具都掌握在神的手里,并按神的命令来安排与调遣。
我们必须越过这些方式方法和人类的手段,而仰望在它们背后掌控它们的神。
箴言18:10至11节中对义人和富人之间作了一个有趣且极具教导性的对比,它描述了义人和富人的不同:
这段经文中其实包含了一个更为普遍的真理。所有的人都会建造自己的坚固城。
或许这是某一大学高级学位,它能保证你得到职位;或许这是我们所买的各类保险;或许这是我们的养老积蓄。对于国家而言,则是我们的军备。
一言以蔽之,我们不倚靠神,而是倚靠各种“坚固城”,在我们的想象中其城墙坚不可摧。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丢弃神以通常方式对我们的供应,而是说我们不应倚靠这些东西。
前面我们曾提到,诗人说,“我必不靠我的弓”,(诗44:6),但他并没有说,“我把我的弓扔掉了”。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信靠的心情仰望神,并使用神所提供的通常方式来供应我们的需要。
在写作此书时,我妻子正经历着肉体上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在她体内开始生长。
我们请求医学专家作出诊断,寻找疼痛的原因,同时也仰望神,求神按祂的旨意赐给医生智慧和引领。
我们尊重医生的医学技能,但我们知道神赐下这些技能,并且无论何时,也唯有神才能使医生的技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尊重并感谢医生,但我们信靠神。
唯有当我们感谢神并尊神为大时,人的方法与手段才值得我们倚靠。
19世纪圣公会牧师腓立普·班尼特· 帕瓦(Philip Bennett Power)曾写道,“不要期望神会让任何企图僭取祂地位、减损祂荣耀的事取得成功……即使人的帮助方式唾手可得,我们仍应将神作为自己倚靠的伟大对象。”➇
我们应当记住,神可以藉人为的方式、亦可不藉这些方式作工。尽管神常常使用这些方式,但祂并不依赖于它们。
并且,神常常会使用与常理绝然相反的方式来做工。有时我们祷告神将我们从一个具体的艰难中解脱出来,信心让我们能预知具体的解脱途径。
但神并不依赖我们预知的途径。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神更喜欢用祂自己的奇妙方式来搭救我们,藉此提醒我们,唯有祂才是我们倚靠的对象。
在倚靠神这件事上我们易于陷入的另一个误区是,只有在生活中面临重大危机时才倚靠神,而那些小的困难则自己去克服。
我们习惯于倚靠自己,这是我们罪性的一部分。有时必须经历一次重大危机(或至少一次中度危机)才会迫使我们转向主。
一个成熟基督徒的标志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小事上都倚靠主。我们若能学会在小的患难中倚靠神,在大的患难临到时就能更好地倚靠祂。
让我们再次引用腓立普·班尼特·帕瓦的话:
无论艰难的大小,我们都必须选择倚靠神。我们必须学习像诗人那样说,“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
附注:
1. Clarkson, Grace Grows Best in Winter, page 21.
2.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Volume 5, pages 621-622.
3.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Volume 5, pages 622-623.
4.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Volume 5, pages 623-624.
5. Puritan Sermons 1659-1689, Volume 1, page 378.
6.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Volume 5, page 624.
7. Brown, Expository Discourses on 1 Peter (Edinburgh: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75, first published 1848), Volume 2, page 539.
8. Philip Bennett Power, The “I Wills” of The Psalms (Edinburgh: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5, first published 1858), pages 10 and 8.
9. Power, The “I Wills” of The Psalms, page 63.
- 版权说明:
本书获翻译者授权刊登,译自“Trusting God, Even When Life Hurts”。受版权保护。
作者简介
杰瑞• 毕哲思(Jerry Bridges)是导航会(Navigator)宣教组的成员,主要致力圣经教导工作。他在得克萨斯州泰勒市长大,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大学(Oklahoma University)。他在美国海军作军官时与导航会取得联系;其后不久,杰瑞蒙神呼召,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于宣教工作。自1955年起,他一直在导航会服侍。杰瑞的其它著作还有《追求圣洁》、《操练敬虔》、《改变生命的恩典》、《慈爱的管教》,每本书都配备学习大纲。杰瑞和他的妻子简(Jane)现住在美国的科罗拉多泉市(Colorado Sp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