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会自欺?
- 作者: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 翻译者:CFM机构
- 音频制作:CFM机构
- 人心动机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罗1:18-19)①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智慧,也就是那真实与可靠的智慧,几乎都包含两个部分,就是认识神和认识自己……然而孰是因孰是果,则很难断定。”——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②
在保罗给罗马教会书信的开篇,就非常清晰地表明,世人无论男女都因着自己的不义,阻挡了对神的认识。因着不义的辖制,真理被谎言取代,本应敬拜创造主的人却去敬拜被造物。人不愿意认识神,继而也不认识自己。正如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开篇所提到的:对神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是相互依存的。把加尔文和保罗的观点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说,人逃避认识神的真理,也逃避认识自己的真面目,而且很难断定这两者谁是因、谁是果。
自欺的挑战
在辅导中,通常很难识别辅导对象是否在逃避对自己的清醒认知。首先,辅导员没有透视眼,无法直接看透辅导对象的内心。雪上加霜的是,辅导员也同样容易被不义影响,阻挡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无论是谁,一旦存有这样罪性的模式,就很难看清他人身上也有同样的问题。然而还有更具挑战性的——辅导对象常常成功地压制对自我的认知,以至于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这样做。这种交叉的主观复杂性会导致辅导停滞不前,这也迫使圣经辅导员必须成长、提升能力,以识别辅导对象自欺的各种方式。
自欺是人普遍的罪性以及在这个败坏世界受苦而产生的结果。辅导员要识别到自欺是如何在人的心中运作,才能在辅导方法上做出合适的调整。为了更好地服侍辅导对象,我们必须问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 在辅导中遇到面对剖析真我的问题时,辅导对象为何下意识地欺骗他们自己?
第二, 辅导对象运用哪些典型的策略来躲避真实的自己?
自欺的动机是什么?
我们不需要查遍圣经就能寻找到人类内心自欺本领的圣经依据。耶利米书17章9节及雅各书1章22节这两节经文已经能够说明,我们的天然人倾向于对自己说谎。事实上,对自我认知的阻挡可以追溯到伊甸园里人类的第一对父母那里。他们不只是躲避了神,也躲避自己,因此他们用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我们的辅导对象也是如此,他们可能也会将几片恼人的无花果树叶带入辅导中,而我们应该探寻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尽管很多例子都把自欺的原因归咎于罪和苦难,但深入圣经经文,从内心层面探寻人逃离认识真实自我的原因依然是大有益处的。圣经指出,原因有三类:骄傲、恐惧和偶像崇拜。
旧约中有众多篇章直接指出自欺和骄傲的关联,俄巴底亚书1章3节就是其中的一节。翻到新约,耶稣讲述的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可能是最清晰的例子,阐明骄傲会阻挡人对自己真实属灵景况的认知。骄傲会让人难以看到自己内心的罪,却放大别人身上的不完美之处。
我们在圣经中找到的另一个自欺的动机是恐惧。亚当夏娃惧怕审判,因此他们选择躲避神的真理,远离自己的本相。扫罗惧怕民众,因此他选择闭耳不听百姓私藏的羊叫牛鸣,也不敢面对自己不顺服献祭条例的事实。
最后,经文也将自欺的原因直接指向了偶像崇拜或罪恶的私欲。提摩太后书4章3节形容“耳朵发痒”的人会随从自己的情欲修改真理。因为罪,我们都很容易被骄傲、恐惧和私欲影响,进而产生了自欺。
自欺常用的策略有哪些?
单单清楚我们的辅导对象为何逃避真理这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更进一步了解辅导对象是如何逃避真理的。尽管有众多策略都可以让人达到自欺的目的,但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可以确保我们在辅导过程中识别自欺。
这些自欺常用的策略包括怨天尤人、延迟顺服和理智化。
回到伊甸园的那个时刻,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辅导对象为逃避真相使用的第一个策略。当禁果的余香还在亚当嘴中环绕时,他就已经开口将自己不顺服神的责任推给了夏娃。夏娃也有样学样,将责任推给了蛇。当然,神不否认他人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对年幼或软弱的人),但祂绝不允许我们将自己的罪责转移到他人身上。同样,我们必须认出辅导对象推卸责任的例子,以帮助他们对抗自欺。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们在不断地将自己缺乏信心或不顺服的原因归咎给他人或环境。称职的辅导员会敏感于这样的陈述:“我没办法啊,因为……”或“我必须这样回应,因为……”这种控诉性的陈述常常是为了推卸责任,以达到自欺的目的。
辅导对象在自欺中使用的另一个策略是延迟顺服。就像路加福音第九章中那些想要跟从耶稣的人,他们有的说要回去埋葬自己的父亲,有的说要辞别家里的人——有时我们不是直接对神说“不”,而是说“再等等”。这些延迟的顺服也阻挡了我们认识自己的本相。结果就是我们视自己是忠实的信徒,只是暂时没有顺服而已,只要某些事情各归其位,我们就能很快地跟从基督。
当我们延迟顺服时,其实就是在说:“主啊,我现在不能顺服祢,是为了以后可以顺服祢。”有智慧的辅导员会对以下陈述多加小心,比如:“只要我能够……”或“一旦这事或那事发生了,我就可以……”这样的陈述就是辅导对象为了要躲避真理之镜,延迟顺服的线索。
辅导对象常常在自欺中使用的最后一个策略就是理智化。这个策略不仅是辅导中相当难识别的,它也是我自己在生活中逃避真理之镜常常使用的方法。理智化就是把圣经中更新心意的命令变成理论研究或学术问题的过程。
其中一个例子是在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当耶稣触到她痛苦的过往和罪恶的现状时,这个妇人逃离现实,转移话题,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神学问题——哪里才是敬拜神最好的地方。
智慧的辅导员要能识别这样的陈述:“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或“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一处一直困扰我的地方……”这样的陈述可能表明辅导对象正在寻找机会掩藏他们的心,让圣经知识仅存在于他们的头脑层面。
屠杀红蜥蜴
辅导中的自欺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果要用一个画面来形容这个挑战,鲁益师(C.S.Lewis)《梦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里的情节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部精彩的小说中有一幕讲到一位从天国而来的天使遇到了从地狱而来的幽灵,这个幽灵在活着的时候(包括现在死了以后)被一只红蜥蜴欺骗,而且这只红蜥蜴一直坐在他的肩膀上,低声细语向他灌输着模棱两可的谎言。在整篇令人震撼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怨天尤人、延迟顺服和理智化轮番上演。鲁益师非常高明地描绘了促成自欺的骄傲、恐惧和偶像崇拜。悲哀的是,那只小小的红蜥蜴同样坐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头,阻碍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在罪中萎靡。通过出色的圣经辅导,主耶稣会将祂的手罩在缠绕我们的红蜥蜴上,用同情的声音问:“我能除掉它吗?”
思考
在你的生命中,你常常用哪种策略躲避真理之镜?是骄傲?还是延迟顺服?或是理智化?在辅导中,你是否注意到你的辅导对象潜在的自欺?你会注意到哪些暴露自欺的迹象?
附录:
①中文和合本圣经,原文引用Crossway Bibles, ESV: Study Bible :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Wheaton, Ill.: Crossway Bibles, 2007), 2158.
②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基督教要义》,钱曜诚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3,第3页。原文引用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90), 1.
- 版权说明:
作者简介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目前在美南浸信会神学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攻读圣经辅导博士学位。吉米也在博伊斯学院及美南浸信会神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