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饶恕》第九章:我应该如何去做?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马太福音5章23至24节

她知道她需要做什么了。不是简单的一封信,
而是一份新的草案,一次赎罪,而她也准备好开始这么做了。①

在上一章中,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冒犯和得罪都应该被面质。有些时候,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放手这个问题,让爱来遮掩。

话虽如此,但并不是每一次的冒犯和得罪都可以忽略不计。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或行动方案,以便在发生冲突之时寻求饶恕与和解。这就是本章要讨论的内容。本章将探讨耶稣为那些被冒犯或得罪之人所制定的“行动计划”。以下就是耶稣所说的“行动计划”: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15-20)

你会注意到,在这些经文中,耶稣将教会应该采取的步骤也包含进去。在这个意义上,直接运用这些经文的场所就是地方教会。耶稣列出了教会惩戒(Church Discipline)的过程,即地方教会应如何纠正和警诫那些正在挣扎的基督徒。然而,如果认为这些经文只适用于教会惩戒的场景就错了。②蕴含在这些经节当中的原则也能被运用到其他的关系当中。

那么,如果一个人被冒犯或得罪了,具体应该怎么做?耶稣说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首先,去

耶稣并没有把事情复杂化。他说,“去”。不要焦急。不要纠结。一旦你认定这不是一件应该放手不顾的事,当然也是在你仔细地省察了自己的生活之后(太7:1-5),就“去”,处理这件事。

耶稣没有规定那被冒犯或得罪的人应该如何去找到对方的具体细节。这里有很大的灵活性。每种情况都应该被单独地评估。如果事情不严重,那么可能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如果事情比较严重),那你可能需要正式安排一个时间,两个人坐下来谈。

这里的重点是,如果你被冒犯得罪了,而且如果这不是一个可以放手不顾的问题,那么你就应该尽快地与那冒犯得罪你的人进行联系。

这个“去”的劝告实际上也是针对冒犯和得罪者的! 在一段补充性的经文中,即马太福音5章,耶稣教导说,如果你意识到你已经冒犯了某人(某人向你怀怨),你应该是那个主动去接近他或她以使事情得到纠正的人。耶稣如此说: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让我在这里插入另一节经文,这节经文说——我们劝诫的责任并不限于我们个人被冒犯的时候。在路加福音17章3至4节那里,耶稣说:

“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③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在这节经文中耶稣教导我们说,如果我们看到另一个信徒在犯罪,即使我们不是被其冒犯得罪的那个人,我们也有责任以爱的方式面质那个人。

面质别人的罪,这种想法与我们“已被文化所塑造的敏感性”相悖。激进的个人主义教导我们,除非我们被直接地冒犯了,否则别人做什么都与我们无关。但这不是耶稣所教导的。

同样的,箴言27章5至6节说:

“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

现在回到一方被另一方直接冒犯得罪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可以让我重申——从根本上说,饶恕不是一种感觉。如果饶恕只是发生在一个人的内心当中,那么马太福音18章15至20节就没有必要了。④但耶稣教导说,饶恕是发生在两方之间的事情。饶恕就像是 “握手”。你不能单独握手。为了实现饶恕,你需要找到冒犯或得罪者(如果你是冒犯或得罪者,那就找到被冒犯或得罪者),伸出你的手,并祈祷着对方也能向你伸出他或她的手。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遵循耶稣在这段经文中的教导。许多人以两种“毫无功效”的方式来处理冲突。第一种是完全地爆发,与冒犯或得罪者大吵大闹。像这样的爆炸式发泄必然会造成额外的、不必要的损害,甚至超过了最初引起冲突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说出他们后来一定会感到后悔的话。

人们应对冲突的第二种毫无功效的方式是干脆回避不处理。这样的回避常常发生在最开始的发泄之后。一旦划清界限,双方就会保持距离避免接触。在彼此回避的同时,他们可能会与其他不必要的人谈论以及将这些人也牵扯进来。

较大的家庭就经常会以这种方式“雪藏”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冲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但该冲突从来都没有得到符合圣经或令人满意的处理。没有人对所犯的错误负责,也没有人真正为其悔改。换言之,没有真正的饶恕。

不按圣经的原则去处理饶恕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像我遇到的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一样的结局:

我从小就被父亲禁止见我的家人。在我5岁的时候,我的父母离婚了,我父亲认为我不应该见我的母亲。他明确告诉我,如果我试图见她,他就永远不会再和我说话,而且我就要离开去和她一起生活。我甚至被(他)逼着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在我6岁的时候),说我根本不想和她接触。

我有二十年没有见到她。我也从未被允许与我父亲的兄弟姐妹(我的姑姑和叔叔们)见面或联系,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当我的祖母和祖父去世时,我不被允许参加他们的葬礼,因此我也从未见过那一边的家人。对于为什么不允许我见他们,我从来没有得到任何真正的解释。我所知道的是,由于某种家庭内部的争斗或失和(原文如此),我毫无选择地与他们分隔开来。

二十年后,我确实见到了我的母亲(在我父亲去世后),但我们之间的关系显然因时间而受到影响。如果我能够通过像“与家人团聚”网站(“familyreunited.net”)这样的渠道与她取得联系,我相信在我去见她之前会更容易了解她。我仍在寻找其他的家庭成员,但从来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⑤

你可能会反过来说:“这可太可怕了。我永远不会把事情弄到这种程度。”但是,你是否会以不那么极端的方式爆发或掩盖一些事情呢?当在你的大家庭中出现冲突时,你是否真正地解决了冲突?还是在最开始的爆发后,你只是把冲突雪藏了起来?

你可能会反驳说:“好吧,我很愿意去和那个冒犯或得罪我的人谈谈,但我不知道我应该说些什么。”

没有两种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试图提供同一个“剧本”(给那些需要的人)是愚蠢的。但牢记这几条准则会大有帮助。

保持在小范围内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当我们被冒犯得罪时,会面对一种巨大的诱惑——想和别人聊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可能合理地渴望有人为我们的事祷告。或者我们可能觉得需要得到来自他人的一些观点来帮助我们分辨——是否是我们太过敏感了。我们可能会想问别人说,“我是唯一一个受到这种伤害的人吗?”人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是非之心”(罗2:14-15);所以当我们认为我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时,我们自然会寻求自我保护。

但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避免不必要地将他人牵扯进来。耶稣说得很清楚:“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太18:15上)。

在这方面不遵循耶稣的教导往往会造成可怕的损失。不必要地将别人牵扯进来,不仅会破坏友谊,还可能会分裂教会。请思考以下的箴言及其含义:

“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箴16:28)。如果你坚持要和别人说(将别人牵扯到你们之间的冲突中),就有可能毁掉一段友谊。

“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箴26:20)。如未能将冲突控制在私下里,就往往会提供使争竞持续燃烧的燃料。这一定是一个你不愿意承担的责任。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箴18:8)。⑥听八卦就像吃糖一样。“糖”的味道很不错。融入到八卦的圈子里让人感觉很好,并且有人听我们说话也会让我们感到被肯定。但流言蜚语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灵命的深处,改变我们的身份。

最后,“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泄漏人的密事,恐怕听见的人骂你,你的臭名就难以脱离”(箴25:9-10)。

在我们倾听别人的时候,也应牢牢记得耶稣所强调的“保持在小范围内”。如果有人来找你,向你抱怨他/她是如何被对待的,你应该问的第一件事是他/她是否先去找过那位冒犯或得罪他/她的一方。通常你会得到几个常见的借口之一。

“她不会听我的”。
“这么做不会有任何好处。”
“这不是什么大事。”

不要接受这些借口。如果这件事重要到要和你谈的程度,那么这件事对当事人也一定足够重要。耶稣没有告诉我们,只有在我们认为这么做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时候才去。而是我们要去,无论如何都要去。

要有恩慈。

与另一个人面质的第二条准则是要有恩慈。有恩慈意味着你愿意把饶恕当作礼物送给他/她,也意味着你不会要求对方先付出什么代价。

不要指望别人能从你那里“挣得”饶恕。记住,神的话语是:“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4:32)。基督徒应该自己去承担起被得罪或冒犯的代价。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那么请记住,无论别人做了什么冒犯得罪你的事,与你做的那些冒犯得罪上帝的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对方说:“我很抱歉”,那么请伸出你的手,对他/她说:“我饶恕你”。

不要报复,一点也不要。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报复是错误的。而且我们中很少有人会像《教父》电影中的迈克尔·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那样有意识地解决问题——“留下枪,拿走煎饼卷!”但现实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希望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能以某种方式付出代价。要抵挡那种想要去伤害那曾伤害你之人的试探,即使 “只是”通过严厉的语言或强硬的态度也不要。

关于报复,我将在第十一章中有更多论述。现在只需要说,当你去找到那冒犯或得罪你的人时,不要以任何形式进行报复(罗12:17-21)。

首先要倾听,并准备好自己请求对方的饶恕。

饶恕很少是单方面的或过于简单的。在通常的一次冲突中,会涉及到复杂的情况。如果你去找到那个冒犯或得罪了你的人,一个好的开始方式可能是说:“最近我们之间的互动让我感到很困扰。我心里倍感沉重。我是否做了什么伤害了你的事?”然后倾听!谦卑。不要有反应。保持你的冷静。如果有必要,以无条件的方式请求对方的饶恕。

还有,不要觉得惊讶。在进入到一个面质性的会面时,你应该“期待”了解一些你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做好准备,承认这些错误。

相信对方的话。

不要试着揣测对方的内心动机。如果对方对你说:“我很抱歉”,那么就相信他的话。“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是忍耐”(林前13:7)。

仔细选择(面质的)时间和场合。

箴言书在27章14节中似乎在笑着责备说:“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在早上五点钟时接到电话,告诉我们,我们是伟大的人。如果时间对积极沟通都如此重要。那对斥责就更是如此! 要仔细地选择一个时间和场合,来与对方分享你的关切。希望双方都能放松下来,有好的休息。

谨慎选择你的言语。

当你与某人谈论他/她是如何伤害或冒犯了你时,你用词的选择将产生很大的作用。不妨把你打算要说的话都写出来,不管你是否打算将其读出来,这都会是一个好主意。要包括以下每一项的内容:

  • 表明你为什么因对方感到感恩。
  • 解释你是如何受到伤害的。
  • 避免使用具有“情绪煽动性”的词语,如总是从不
  • 避免传达严厉或夸张的情绪。
  • 也许更为重要的一种情况是——在你请求对方饶恕你时,你要谨慎地选择你的措辞。
  • 详细地描述你是如何伤害对方的。
  • 向对方保证你是真心悔改了的。你不仅对你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而且你决心在将来要做得更好。
  • 避免使用“如果,但是和也许”等这一类的借口词。⑦(不要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事冒犯了你……”,也不要说:“我很抱歉这么说,你是个混蛋,我忍不住要这么做。”这一类话对解决冲突没有任何的帮助。
  • 要具体而不是含糊。不要说:“请原谅我可能做了什么冒犯你的事。”如果你真心悔改,你就应该知道你都做了什么。所以要具体地说出来。不要说 “我为我可能做的(那些伤害了你的)事感到抱歉”,而是说“我为我用锤子敲碎了你的车窗而感到抱歉。”

要有耐心,并有适度的期望。

如果你是那个感到受伤的人,你可能已经“耿耿于怀”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了。但请记住,你所要面质的那个人可能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一件事。他甚至可能不知道你被冒犯得罪了。要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让他带着祷告来应对你所关切的事,并再次与你交流。

此外,你要准备好应对这样的情况:这个人可能不愿意为你向他提出的事情承担责任。即使发生了这种情况,也不一定说明你前去进行面质就是失败的。你已经顺服了基督。耶稣并没有承诺(当我们这样做时)对方就一定会悔改。

如果对方对你说,“我认为你太过敏感了”,那么你要回答说,“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我正试图以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请你再思考一下,为这个问题多祷告,我也会这样做。”然后在进行下一步之前,给整个情况留有一些时间。

第二,如果有必要,带一两个人一起去

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直接两方应该能够私下解决他们的分歧。但耶稣明白,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所以他继续说道:

“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太18:16)

如果你不能解决与某人的分歧,耶稣说要让一两个人参与进来。要找出有智慧的人来,就是那能清楚地思考这一冒犯或得罪的行为的人。如果冲突是发生在地方教会的两方之间,那么第三方可能应该包括该教会带领的人。在你决定了要请谁同去后,尽可能公平地向其解释分歧的起因和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要下决定委身于这个第三方更客观的建议,并请他和你一起去和对方谈话。

让我强调一个非常明显的点。“一两个人”(one or two others)就意味着“一两个人”。耶稣说得很清楚。他没有说,“带上所有的长老”,或“带上另外的三四个人”。将更多“没必要”的人牵扯进来,只会过早地使冲突升级恶化。

这“一两个人”的首要任务是先确定这件事是否应该进一步追究下去。如果你是那个邀请其一两个人参与到你和另一个人的冲突之中的人,要准备好听取他们的意见。可能在听取了你的情况后,你所邀请参与干涉的人会告诉你要放手不顾这个问题。如果他们确实是这样做的,那就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意气用事。“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4)。“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箴19:11)。

但是如果你邀请参与干涉的那一两个人同意这个人应该被面质,那么要明智且温和地进行这次面质。“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15:1)。

再读一下耶稣在马太福音18章1到4节中所说的话。如果你要去指出别人的错误,那就要带着谦卑前去。在你与冒犯得罪者交谈之前,先跪在地上,为真正的谦卑向神祷告。要认识到你完全且彻底地依赖神。记住,在灵性上与另一个人比较,就像一只蚂蚁为自己比另一只蚂蚁高而骄傲,而他们都站在珠穆朗玛峰的前面。只有神才是最伟大的。

带着迫切感去。当你读到马太福音18章5到14节中耶稣的警告时,你会感到惧怕颤抖。你不希望目前的这种情况造成丑闻,进而导致另一个基督徒跌倒。要祈祷你能尽快解决这件事。

倾听。现在参与其中的“一两个人”最好能默想一下箴言18章17节的真理:“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

在听到另一方的意见之前,不要自认为你了解了这一情况的所有事实。倾听他人的观点可以为我们了解某一个情况带来新的启示,这是很令人惊讶的。我记得有一次,那时我弟弟还很年轻,又是单身。他以一种“半受伤”的方式对我说,我们的大姐在他最后一次打电话时似乎并不那么友好,也没有在听到他的消息时感到兴奋。后来我姐姐对我说:“你知道丹尼有一天晚上在半夜给我打电话吗?”我弟弟没有向我透露我姐姐的不友好是在“午夜”发生的。你可以看到,倾听我姐姐的观点是如何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她在半夜接到一个非紧急电话时可能并不那么亲切(箴27:14)。

除此之外,回顾一下步骤一里面所给出的每一条准则。这些准则仍然适用:

  • 保持在小范围内。尽可能少地与他人交谈此事。
  • 要有恩慈。“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4:6)。
  • 不要报复,一点也不要。
  • 首先要倾听,并准备好自己请求对方的饶恕。即使你是被邀请参与介入的那“一两个人”,你也可能会感到惊讶。可能有一些事情是你要承担的。
  • 相信对方的话。不要揣测对方的动机。
  • 仔细选择(面质的)时间和场合(箴27:14)。
  • 仔细选择你的话语。箴言25章11节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祈求神赐予你恩典和判断力,能以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
  • 要有耐心,并有适度的期望。

第三,如果合适的话,寻求教会惩戒

但如果冒犯得罪者仍然不悔改,甚至是在你让其他一两个人参与进来之后(仍不悔改),该怎么办呢?如果这个人和你不是同一间教会的成员,那么你可能需要接受这个冲突可能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的事实。⑧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建议你阅读下一个部分,因为那里讨论如何处理那些不悔改的人。

然而,如果这个人是你们的教会的一部分,那么正式的教会惩戒可能会是你要追求的解决之道。耶稣说:

“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17-20)

教会以不同的方式遵行耶稣有关教会惩戒的教导。无论怎么做,都应该包括教会领袖请教会成员为“问题成员”的悔改祈祷。在只有教会成员参加的聚会上,牧师可能会说一些类似的话:

我们鼓励你们为罗恩祷告。他在他的商业交易中存在着不诚实。我们已经私下接触过罗恩。然后我们的两位长老也参与进来了。我们非常确认罗恩(在其商业交易中)不诚实,但他仍拒绝改变他的行为。我们希望你们能定期为他祷告。

如果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那冒犯得罪者仍不愿意悔改,那么他就应该被当作 “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被对待。也就是说,他的教会成员资格将被取消,他将不再是教会大家庭的一员。这并不意味着教会大家庭将不再向该人伸出橄榄枝。这也并不意味着教会大家庭应该回避他或拒绝与他有任何的接触。恰恰相反,教会家庭应该为这个人的悔改祈祷,并且他们也应该愿意并准备好欢迎他回到教会中。

当然,耶稣知道对任何地方教会来说,将某人从其教会成员中除名是一项痛苦和困难的行动。所以他紧接着鼓励我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18节)。

这一应许是神愿意使用地方教会的一个绝佳的展示。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地方教会做出的决定在天上会被确定或批准。神把这样的权力交给了地方教会——让教会来决定谁将被保留为成员,而谁将会被除名。当一个地方教会庄严地决定一个人必须被除名时,这个决定就带有神的批准和认可。

主接着说:“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19-20节)。

耶稣的这一承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是所有圣经中最容易被误解的。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将其作为证明在小组中敬拜之合理性的神学支持。虽说圣灵确实总是与他的子民同在,但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圣灵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他指定了的教会惩戒的过程中作工,并通过这种方式作工。

当人们被鼓励去遵循马太福音18章的真理时,有些人会反对说:“这永远也行不通。”他们会争辩说,教会惩戒过于严苛,或者与我们的文化不相符合。或者他们可能会在个人层面争辩说——“她肯定不会听的。”这种反对意见在两个层面上是错误的。首先,无论我们认为这是否有效,我们都应该遵循耶稣的教导。其次“这永远也行不通”的反对意见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的教会惩戒,的确会起作用。这是神经常用来恢复他的子民与他以及他的子民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他的恩典在这个过程中并通过这个过程作工。实施教会惩戒并不是一件“残忍”的事情。真正残忍的是纵容人们做出可怕的选择而不去面质他们。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说得很对:

没有什么比任由他人居于罪中的温柔更残忍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将一个兄弟从罪恶的道路上唤回来严厉的责备更有怜悯的了。⑨

我在教牧事工中最有意义的时刻之一就是当我们教会的一位姊妹公开向会众分享说,她非常感恩我们的教会遵循神的话语,与她一起经过了教会的惩戒。她最近告诉我说,她认为这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属灵事件之一。⑩

一个例证

不久前,我请我们教会的几个人解释或推广一下他们各自特定的事工领域。每个事工的代表被安排在周日上午的礼拜中发言几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会众了解教会“幕后的”事工的各个方面,从而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和为之祷告。这项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只是我疏忽了,没有在发言者的名单中把来自某个特定事工的代表写进去。

诚然,我的疏忽是无意的。我只是没有(在罗列发言名单的时候)想到那个事工或那个人。但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有点像你忘记了你配偶的生日。单纯解释说“不好意思,我忘了”肯定是于事无补的。

教会中的一位接待人员注意到,这个事工的几位带领者显然因我的这一疏漏而受伤,这位接待人员也向我提醒了这件事。

很快,我就有机会与其中的一位事工带领人谈话。我说,“我想和你谈谈”。他回答说:“嗯,我也想和你谈谈。”在这一点上,请注意,我们都尊荣了上帝。根据马太福音5章23至24节的教导,我在做正确的事情。而根据马太福音18章15节的教导,对方也在做正确的事情。

我小心翼翼地选择了我的话语,并请求对方的饶恕。被我冒犯的一方想(从我这里)确认这个疏忽不是故意的,并且我确实支持这个特定的事工。我向他们保证(这次疏忽确实出于无心并且我也确实支持他们的事工)。该位带领人原谅了我。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值得称赞他们的是,我再也没有听到关于此事的任何消息。

这就是耶稣所说的工作方式。

我不禁要想,如果我们没有通过耶稣的“方式”来寻求饶恕,可能会发生什么。那个我没有包括在发言列表中的事工拥有我们教会中一些最为忠实的“祷告勇士”。他们定期为病人祷告,为挣扎的婚姻祷告,为我的讲道祷告。在我写这一部分的前一刻,我正在我们教会的会堂里为我们教会生活中的一个紧急的需求祷告。我知道这些人也一直在祈祷。如果我们没有(与这个事工)和解,其代价和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结论

我们现在可以对基督徒应该如何解决冲突做一个全面性的总结:

要谦卑。圣经中的谦卑是看到我们完全依赖于上帝。我们能够真正在谦卑中有所长进的唯一途径,是越来越多地浸润在三位一体的神的伟大之中。

在避免冲突和解决冲突方面要有紧迫感。一想到因为某个冲突而导致他人跌倒和远离信仰,我们都应该感到害怕。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不顾(箴19:11)。首先要确保从你自己的眼睛里移走梁木(太7:1-5)。

遵循耶稣给出的“行动方案”:

  • 首先,如果可能的话,要私下解决事情。被冒犯得罪的人和冒犯得罪的人都应当主动去找对方。当你这样做时:
  • 保持在小范围内。尽可能少地与他人交谈此事。
  • 要有恩赐。“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4:6)。
  • 不要报复,一点也不要。
  • 首先要倾听,并准备好自己请求对方的饶恕。即使你是被邀请参与干涉的那“一两个人”,你也可能会感到惊讶。可能有一些事情是需要你承担的。
  • 相信对方的话。不要揣测对方的动机。
  • 仔细选择(面质的)时间和场合(箴27:14)。
  • 仔细选择你的话语。箴言25章11节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祈求神赐予你恩典和判断力,能以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
  • 要有耐心,并有适度的期望。
  • 第二,如果有必要,带一两个人一起去。
  • 第三,如果合适的话,遵循正式的教会惩戒。神会在教会的惩戒并藉着教会的惩戒作他恩慈的工。

我在这方面的教导和讲道足以预料到你现在可能在想的一些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讨论这些问题。

讨论问题

  1. 耶稣在马太福音18章15至17节那里概述了哪三个步骤?
  2. 在这一章中给出了哪些面质的准则?你还会在这个清单中加入其他的内容吗?
  3. 马太福音18章18节的含义是什么?你有没有听过这节经文被断章取义过?
  4. 根据马太福音5章23至24节和马太福音18章15节,被冒犯得罪的人是否有责任主动去接触?还是冒犯得罪的那人有责任这么做?
  5. 阅读帖撒罗尼迦后书3章6至15节。这段经文中提到的是什么罪?保罗是如何指示帖撒罗尼迦人处理这个罪的?
  6. 你能描述一下可将本章的原则正确运用的情况吗?
附录:
①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著,《替代》(Atonement),New York: Anchor Books, 2001, 330.
② 大卫·特纳(David L. Turner)写道,“将马太福音18章视为教会惩戒的这一常见的观点是相当肤浅和过度简单化的……更为准确的理解是,耶稣的第四段话是关于天国的价值的讲道,以及这些价值是如何指导基督徒群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耶稣在这里继续他在《马太福音》13章54节那里认真开始了的工作——预备他的门徒在他不在的时候作为一个合一的群体发挥功用。”大卫·L·特纳(David L. Turner)著, 《贝克新约圣经注释:马太福音》(Matthew,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Grand Rapids, MI: Baker, 2007, 431.
③ 译者注:英文圣经在这里是“If your brother sins…”,也就是“如果你的弟兄犯罪了……”与和合本圣经当中的“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有所区别,前者是广义的“犯罪”(sins),后者是针对个体的“得罪”(sin against you)。
④ 通过彼得在21节后所问的问题,我们就能知道这里是关于饶恕的教导。
⑤ 约翰托比亚斯·科顿(John Tobias Cotton)著,《我们的故事》(Our Story);网页链接: http://www.familiesreunited.net/ourstory.asp ,2007年8月14日。
⑥ 这句箴言很重要,以至于在箴言26章22节那里一字不差地重复了。
⑦ 参看肯·桑迪(Ken Sande)著, 《我们和好吧!》(The Peacemaker),Grand Rapids, MI: Baker, 2004, 127–128.  如果我只能推荐一种关于解决冲突的资源,那可能就是肯·桑迪的《我们和好吧!》(The Peacemaker)。书中包含大量关于如何达成冲突解决的实用信息。桑迪和他创立的组织“和平缔造者”事工在解决冲突方面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这本书是一个实用建议的金矿。另见www.hispeace.org
⑧ 如果双方都是基督徒,寻求基督徒仲裁可能也是一个选项。见杰·亚当斯(Jay Adams)著,《教会惩戒手册》(The Handbook of Church Discipline), 选自《杰·亚当斯图书馆》(The Jay Adams Library),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6), 99–110.
⑨ 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著,《团契生活》(Life Together),约翰·多伯斯坦(John W. Doberstein)译,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4, 107.
⑩ 关于教会惩戒的更多内容,见亚当斯(Adams)著, 《教会惩戒手册》(The Handbook of Church Discipline),以及狄马可(Mark Dever)著,《健康教会九标志》(Nine Marks of a Healthy Church),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2004.九标志网站资源参考链接: www.9marks.org.

回到本书首页及目录,请点击此处

本书由New Growth Press出版社授权翻译及刊登。受版权保护。仅供个人使用,不要置于其他网络、公众号或制作有声书。

Picture of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克里斯·布劳斯(Chris Brauns)是伊利诺斯州斯蒂尔曼谷红砖教堂的牧师。克里斯牧会超过20年。